唐巧的博客

构建你的“多巴胺”系统

字数统计: 5.1k阅读时长: 17 min
2025/06/22

什么是“多巴胺”系统

“多巴胺”系统是一种隐喻,是指能够给你带来持续正反馈/正向情绪的事情。之所以用这个隐喻,一方面是想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记忆和传播这个系统。

这个系统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就相当于我人生的“第一性原理”一样。人类看起来是自己的主人,但人类对自身行为动机的理解很多时候并不清楚。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求按层次来分,在他的理论中提到的各种需求:性,安全,食物,社交,自我实现等等。但是其实,这些其实本质上,都是在为人类提供“多巴胺”。

当人类失去了“多巴胺”系统,很多时候就宁愿放弃生命:比如在战争中,很多人为了信仰而牺牲自己。这是因为他内心的目标大于活着的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不至于放弃生命,但冒着生命危险做的事情,也不鲜见。比如消防队员救人、警察和歹徒搏斗、或者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带伤为荣誉而战。

这些行为虽然有可能失去生命,但是换来的荣誉与成就是非常让人自豪的,可以为自己提供终身的多巴胺来源。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生意:让人爽的生意和让人牛逼(学习、健身等)的生意。但我觉得,这都是多巴胺的生意,差别只是一个是提供短期多巴胺,一个是提供长期多巴胺。学习这种事情虽然短期很辛苦,但是收获的成就是可以提供长期的回报,从而提供长期的多巴胺。

为什么“多巴胺”系统很重要

1、人对生活的意义有需求

看看全世界有多少人信教就明白了。大部分人都需要精神上为生命的存在赋予意义。意义感会驱使人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提供情绪支撑、获得幸福感。

在中国,很少有人信教,但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也有自己对生命的追求,哪怕是更好一点的生活,或者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又或者是简单地照顾好家人和孩子。

人生的目标带动着每一个人在各种重大决策的十字路口上做选择。韩寒为了赛车辍学;赵心童为了台球远赴英国;崔永远为了自由表达离开了央视;而我身边,一个亲人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而放弃了工作上的晋升机会。

“多巴胺”系统就是为人生的意义提供基础能量的仓库,守护好多巴胺系统,人生之路就会走得更加从容。

2、“多巴胺”系统不容易构建

我们随便看看身边,就会发现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退休安排和日常生活。“多巴胺”系统的构建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2.1 学习

拿学习来说,如果将孩子的“多巴胺”系统和学校排名、升学挂钩,那么很多孩子是无法构建学习的“多巴胺”系统的。因为每个班几十个孩子,必然有排在后面 50% 的孩子。这些孩子从排名上是无法获得正向激励的。

另外,整个学习是一个不断淘汰对手的游戏。中考会淘汰 50% 的学生分流到中专,高考又会分流 50% 的人到职高,大学又会分流 90% 的学生到非重点大学。研究生考试又会分流 2/3 的本科生,只剩下 1/3。

按上面的通过率,就算你是全中国前 1% 的学生,那大概也会止步于 985/211 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所以,在学习上,你总会有一天会遇上身边的对手都比你强,你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排在后面,如果你和同学比的话,你能收获的只有负面的情绪,感觉自己像个废物。

后面我会提到如何构建学习的多巴胺系统。

2.2 工作

也许你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不断获得奖励和提拔,但是随着环境和年龄变化,工作中持续获得正反馈是困难的。原因如下:

第一个原因:正向激励的比例太低。只有前 20% 的员工才能获得超过其他人的回报,大部分人只能拿到普通的绩效和待遇。

第二个原因:很多工作的经验积累并不是线性的。在积累 3-5 年后,新增加的经验不足以带来相应比例产出提升,这就造成老员工工资过高,性价比不足。拿 iOS 开发来说,工作 10 年和工作 30 年的开发者的经验差异在大部分情况下表现得并不明显,这就可能造成某些工作 10 年以上的老员工薪资涨幅变慢。

第三个原因:人在 30 岁以后,体力和学习速度逐渐下降。我今年 41 岁,熬夜的能力明显变差。而我在 30 岁的时候,经常熬夜加班。工作中的一些内容如果需要的是堆时间才能完成,老员工的完成速度就不及年轻的员工。

第四个原因:岗位架构是金字塔形的。越往上需要的人越少,所以一个员工很容易最终就停在某一个岗位无法获得上升机会,背后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上面已经有人了,不需要更多管理者。

2.3 退休

退休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事情,如果不做好准备,“多巴胺”系统根本就不会自己产生。因为每个人退休后,日常生活的节奏就会有巨大变化。而人的时间是需要被填满的,否则就会因为意义感缺失而产生各种问题。

2.4 其它

其它的部分还包括,生活、家庭、理财等等:

  • 对于生活:兴趣能否持续,影响“多巴胺”系统的稳定。
  • 对于家庭:如何处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都关系到多巴胺系统的稳定。
  • 对于理财:如果你买在顶峰,不但需要很长时间回本,也会承受巨大的账面亏损压力,给自己的多巴胺系统带来巨大冲击
  • 对于伤痛:个人对伤痛,特别是心理层面上的伤痛处理也很重要,心理上的伤痛如果处理不好,就像应激的小猫一样,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

如何构建“多巴胺”系统

接下来,我就讲讲我对各种情况下构建“多巴胺”系统的心得。

1、对于学习

对于学习,我们需要刻意设计“多巴胺时刻”。让原来可能没有的多巴胺变得有,让原来分泌得少的多巴胺,变得分泌多。具体来说,我们可以:

一、定期回顾,肯定自己的进步。我每年都会写年度总结,之前觉得每年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总结的时候,发现还是有挺多进步的,这样就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二、设立奖励,自我颁奖。不管是小的学习还是大的学习,都可以设立奖励。我在做竞赛题的时候,之前做完我就继续做下一题。但后来我发现,如果我每次做对,都挥舞一下手臂小小庆祝一下,就会开心很多。所以,即便是很小的自我肯定,都可以让多巴胺给我们更多激励。

三、适当分享,获得亲朋鼓励。人是社会动物,自己的成就还是要适当分享出来。但是对自己友谊不深的朋友就没太有必要,有可能会造成人家妒忌,或者人家会认为你是一个喜欢炫耀的人,没必要。

四、构建无限游戏,不要设置终点和上限。学习无止境,如果我们可以一直设立目标,就可以无限玩下去。对于生命来说,能够无限玩的游戏不多,学习算是一个。

2、对于工作

刚刚说过,随着环境和年龄变化,工作中持续获得正反馈是困难的。所以,对于工作,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降低预期。工作首先你是获得持续现金流的谋生手段;它如果能够给你持续的正向激励,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有一天,工作无法给你带来正反馈,那么你也可以就把它当作一份工作即可。

在工作上不要讲太多回报,公平。很多事情做了没有结果,但是公司付你钱了,所以你认真把事情做好,就很好,也很专业。

另外,在工作上,我们也需要尊重规律,做累进的事情。坚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积累经验,如果自己的年龄大了或者行业发展不好,也要接受工资不再上涨这些现实。

在工作上,我们还可以尝试杠铃策略,即:同时拥有两个不太相关的专业技能。通过在业余时间利用自己的爱好或者特长来发展副业,如果万一出现什么变动,自己的副业就可以成为主业,保证自己不至于失业。

3、对于退休

退休是人一辈子重要的规划之一,也是人生活法的重大转换。

对于退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提前规划好兴趣,让兴趣填满自己的时间。否则,人生一下子多了那么多时间,很容易觉得无聊。

这个兴趣最好是无限挑战游戏。这样可以几十年也做不完。

这个兴趣也最好可以锻炼到身体(例如:广场舞、摄影、骑行之类)。

最后,退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管好自己的钱,不冒大的风险,不折腾高风险的投资。因为挣太多钱自己也不一定能花完,但是如果亏很多就会影响自己的退休生活。

4、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有这些技巧可以带来更多的多巴胺:

一、主动给生活带来变化

我自己的经验是,主动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情,会给生活带来新鲜感。比如:

  • 我家每过几年就会尝试换个房子租,每次都有不同的体验。
  • 每年出游几次,每次去不同的地方,让自己开眼界。
  • 购物,看上什么东西就买买买。
  • 庆祝。为自己的成绩庆祝,为朋友的成绩庆祝,为家人的成绩庆祝。

二、自立

不要太依赖别人,或者太依赖于某个工作,或者将自己放到一个困境,或者太陷入一个目标。这不是说我们应该不努力。对于生活,我们应该全情投入,把过程做好;但是对于结果,我们应该顺其自然。

三、终身学习

学习是少有的,可以持续给人带来获得感的事情。而且这个事情是没有终点的,属于一种“无限游戏”,这就让我们永远不会觉得无聊。

我最近因为兴趣又开始学习编程,遇到一个算法没看懂,我就慢慢想,可能想个一周,甚至两周,我感觉这才是一个学习的状态,就是慢慢的,不紧不慢的,学完一个再学下一个。

相对来说,学校的学习更像是一个工业化的人才产出器,每个人需要像机器一样在指定的时间学习完指定的内容,但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匹配自己的学习速度才是最佳的学习方案。

四、关注过程,弱化结果

人生是一场体验,并非要留下什么,也留不下什么。

如果我们想想 100 年后谁能记得我们,我们会发现结论是:没有人。即使是自己的亲人,过了三代你可能也不会记得。大家可以想想,你知道你的爷爷的爷爷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做过什么成绩吗?就算你记得,你的孩子以后会记得吗?

所以,如果人生到最后不会有任何人记得我们,那么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核心的意义就是人生本身。就像《活着》中写道: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

对于人生这种重过程,无结果的“游戏”,我们活在当下,关注过程,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就是一个非常棒的事情了。别的更多的结果,我们做不到,也没有什么意义。

5、对于家庭

对于家庭,最简单的获得多巴胺的方式是:低预期。比如:

对于家人,不要指望家人一定要为自己付出。家人能够不让你付出,就是超预期。有这样的心态,你每天都是超预期。

对于孩子也一样,低预期,不鸡娃。

  •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尽量培养孩子兴趣,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对于结果,则需要看孩子的天赋和运气,所以我们只能静待花开。
  • 当孩子成年后,她会有自己的生活,作为父母也应该降低预期,孩子能活成什么样,最主要的还是靠孩子自己。
  • 当我们老了后,也别指望孩子给自己养老,不啃老就不错了。有这样的低预期,也容易每天获得超预期的结果。

6、对于朋友

我认为有三种朋友,可以给我们提供持续的多巴胺。

  • 一种朋友是相互帮助、支持的人。显然你们相互会收获很多。
  • 一种是可以给你提供指导的前辈,牛人。你可以收获到成长。
  • 一种是你可以给别人提供指导的后辈。你可以收获到成就感。

那哪些是消耗你多巴胺的朋友呢?

  • 每次需要你的时候找你,但你需要他的时候总逃避的人。
  • 和你话不投机,没有共同语言的人。
  • 无法平等对话的人,有可能是对方太过强于你,懒得和你对话;也可能是对方太弱于你,你懒得和他对话。
  • 让你感觉到有压力,但是除了消耗你多巴胺外,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其他好处的人。
  • 你讨厌的人。
  • 你嫉妒的人。

我有些时候,有点讨好型人格,就是不喜欢一个人,也不愿意和人家起冲突,很多时候碍于面子还是淡淡地交往。后来我发现这样不对,这完全是一种对多巴胺系统的伤害,想到这些我就主动断开了一些不喜欢的朋友的来往。其实有一些人是很优秀的,但是多巴胺系统为先的决策,让我还是会坚决断开联系。

7、对于伤痛

小孩子如果反复盯着糖果看,最后就会忍不住吃掉糖果。如果有人伤害了你,你反复回忆这个伤害的过程,你就会受到更多的内心部分的伤害。

著名作家蔡澜最近去世了,别人问他,他的爱人离他而去了,他是如何克服下来的。蔡澜说:你如果老去想这件事情,你就会发疯,所以我尽量让自己不去想这件事情。

芒格和巴菲特的公司之前特别看好一个接班人,后来这个接班人做了一些违背公司原则的事情,在收购一家公司前,自己私下提前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自己获利了几百万美元。事情暴露之后,这个接班人辞职了。别人问芒格怎么看这个事情。

面对欺骗与背叛,芒格说:永远不要责备自己,永远不要有受害者心态。当你产生这种心态的时候,只会让你自己难受,不会带来任何其它正面的影响,因此你不应该花时间去感受它,哪怕是一秒钟。所以,更应该的心态是应对这种情况,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芒格最后总结道:“I am not a victim. I am a survivor.”

所以,站在建立“多巴胺”系统的角度,任何只有负面效果的情绪都是不值得去强化和感受的。如果你忍不住,你可以尽量不去想它。更好的办法是像芒格那样,有一个更加强大的幸存者视角来看待所有的坏运气、灾难、欺骗与背叛。让这些负面情绪不影响自己的多巴胺系统。

8、不内耗和自恰

我后来发现,其他人讲的一些行事原则,在表达角度上虽然不一样,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我们讲的“不内耗”原则。

内耗就是一种持续消耗“多巴胺”的心理行为。如果以构建“多巴胺”系统作为人生准则的话,我们会发现内耗没有任何效果。当我们面对不如意的时候,要么改变,要么适应,要么淡化,而内耗是一种既不改变,又不适应,又反复强化负反馈的行为。百害而无一利。

自恰的底层含义是:所有事情能够自圆其说,不矛盾,不冲突,自然也就不内耗了,不消耗多巴胺。

所以,人需要活得“自恰”,只有自恰才能睡好觉,持续获得多巴胺。

主观与客观

“多巴胺”系统有主观的部分,也有客观的部分。

一、主观部分

“多巴胺”系统对于个人内心是一种主观行为和感受,而不是一种客观描述和标准。所以,对于芒格来说,一个重要朋友的背叛不是对“多巴胺”系统的冲击;但换一个人,可能觉得天塌了,一辈子再难信任他人。

因此,我们更应该调整的是自我的行事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而不是改变其他人。我们可以远离那些影响我们“多巴胺”系统的人和事,但是当坏运气到来的时候,我们只能接受。

二、客观部分

当然,“多巴胺”系统在指导我们行为的时候,是让我们客观上在做具体的行为选择。通过行为选择让我们尽可能构建有利于我们产生多巴胺的外界环境。比如我刚刚提到的:提前规划退休生活、选择终身学习、多搞庆祝活动等。这些有利的环境不但不会消耗我们主观意志来维护多巴胺,还会给我们提供愉悦,贡献多巴胺。

小结

“多巴胺”系统是一种隐喻,是指能够给你带来持续正反馈/正向情绪的事情。我们通过:

  • 主观上,调整自己的思考和看待事情的方式
  • 客观上,搭建好能够持续供养自己多巴胺的外部环境

利用“多巴胺”系统,让自己的人生少一点内耗,少一点纠结,多一点平静,多一点快乐。

愿每个读者都能过好当下的每一天,谢谢!

CATALOG
  1. 1. 什么是“多巴胺”系统
  2. 2. 为什么“多巴胺”系统很重要
    1. 2.1. 1、人对生活的意义有需求
    2. 2.2. 2、“多巴胺”系统不容易构建
      1. 2.2.1. 2.1 学习
      2. 2.2.2. 2.2 工作
      3. 2.2.3. 2.3 退休
      4. 2.2.4. 2.4 其它
  3. 3. 如何构建“多巴胺”系统
    1. 3.1. 1、对于学习
    2. 3.2. 2、对于工作
    3. 3.3. 3、对于退休
    4. 3.4. 4、日常生活
    5. 3.5. 5、对于家庭
    6. 3.6. 6、对于朋友
    7. 3.7. 7、对于伤痛
    8. 3.8. 8、不内耗和自恰
  4. 4. 主观与客观
  5. 5.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