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本书的作者是耶鲁大学的投资总监大卫·F·斯文森,他管理着耶鲁大学140多亿美元的捐赠资产,并让耶鲁大学在过去的20年里的年收益率达到16.1%。
书中的内容不是很好消化,所以我断断续续读了将近一年时间,里面的很多道理对我在投资领域的成长帮助很大。
我主要的收获有:
- 资产配置和再平衡的重要性
- 高费率基金的长期收益问题
下面就这两点结合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做个分享。
资产配置和再平衡
资产配置可能是每个人学习投资的第一课。这一点很多人都能理解。把自己的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保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另外一部分长期不用的闲钱再拿来投资。
对于投资的钱,也应该做好配置。有人把它分成股票,债券,黄金,现金四大类。在书中,作者将核心资产分成了 6 种,分别是:
- 国内股票
- 国外发达市场股票
- 国外新兴市场股票
- 房地产
- 美国长期国库券
- 美国通胀保值国债
但作者在美国,以上核心资产很多在中国并没有有效对标的标的。能对标的可以是 A 股和港股通股票,房地产,债券,QDII 基金等。
我习惯拿石墨表格把自己的资产分类,然后再看各类型的比例。一些简单有用的原则是:任何单一资产不要让它的占比超过可投资资产的 30%。
我在这方面犯过一个巨大的教训,曾经有一个资产在一段时间涨幅特别猛。有一段时间它的占比超过了 30%,这个时候我不但没有减仓,还额外追加了一笔投资。追高操作最终使得这笔追加款后来跌幅将近 50%。整体的盈亏虽然不大,但是追加款的损失把之前积累的利润都抵消了。这本应该避免。
正确的做法是做资产的“再平衡”。
对于每一个资产,定下计划的投资占比。当某个资产涨幅超过了占比一定幅度,就应该卖出一部分,让它恢复到原始占比。
同样的,如果某一笔资产它的价格大幅缩水,那么我们应该补仓,让它的占比恢复到之前的比例。
但是,以上两种操作非常反人性。人性是追高杀跌,而不是追跌杀高。所以我一直在试图修炼自己在这方面的心智。
之前巨大的亏损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训,让我谨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高费率基金的问题
我之前持有了一些私募基金,有一些亏钱有一些挣钱,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评估这些投资行为。
本书系统性的将美国市场的共同基金做了长达几十年的收益分析和解读,最终让我意识到:高费率的基金是不值得长期持有的。
这类基金的主要问题是:
- 管理费和超额提成吃掉了一大部分收益
- 在市场整体大幅上涨的时候,收益提成也会吃掉一大部分 beta 收益
- 频繁通过高水位法提成,基金的波动就会让基金管理者挣钱,但是遇到深度回调的时候,这部分提成就会变成投资人的亏损
- 基金管理者旱涝保收,即便基金下跌,管理费也不会少。即便基金规模扩大很多,管理费也不会打折。
另外,很多人其实不知道,大部分基金用 份额缩减法 来收取管理费和提成。这样在产品业绩图上,投资人其实一眼看不到费后收益。
以下是我的一个真实案例:
我持有的名字为金锝睿知 1 期(T18145)的产品显示,从它的发行开始日 22.2.22 开始到 24.12.27,这段时间的收益率是 22.82%(如下图)

但是如果我查看我的资金流水,我的两年持有收益率只有 16.5%,差了 6.3%(如下图)

我不是说这只基金不好,实际上它在过去两年的收益还是远高于 A 股沪深 300 指数的。但是你确实没办法一眼在产品资料里面看到真实的年化费后收益率。当然,问题不是针对这一只基金,大部分私募基金都是采用份额缩减法。
意识到以上这些之后,我赎回了几乎所有整体费率大于 1.5% 的基金。转而更多持有低费率的指数基金。
另外我也买入了一些我觉得不错的个股,比如腾讯,招商银行,比亚迪。对这些个股的生意的思考也让我的商业思维得到进步。
小结
《不落俗套的成功》是一本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启蒙读物,作者通过大量详细的数据说明资产配置、再平衡的重要性,也让我意识到高费率的基金不值得长期持有。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