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俞军产品方法论》,俞军是互联网时代的前辈和开创者,负责过百度和滴滴两个上百亿美金产品的开创性工作。
他 2001 年加入百度,也为互联网最早的产品经理,主导了百度早期每一个知名产品的产品经理工作。他为了梳理产品经理的方法论,在 2016 年加入滴滴,帮助滴滴搭建完一个产品团队的同时,也梳理了自己对产品经理的理解,最终这些理解成为了这本《俞军产品方法论》。
以下是我的一些小结。
一、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
俞军将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两个里程碑总结成理解「用户模型」和「交易模型」。
1、用户模型
用户模型侧重于理解需求。俞军为了说明一个用户的需求具备多样性,于是将需求放在用户模型的首要位置。他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一个用户在意物流速度的时候,他会用京东;当他在意性价比的时候,他会用拼多多。所以这个用户即是京东的用户,又是拼多多的用户。又比如同样是微信的用户,一个只用聊天功能的用户,与一个同时用聊天、支付、朋友圈功能的用户,价值是不一样的。
在需求的纬度下,产品经理的工作就变成了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即创造用户价值。俞军老师希望大家避免追求极致的需求而忘记了成本,于是在用户价值前面加了四个字:「有利可图」,即: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
如何创造有利可图的用户价值呢?俞老师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在顺便提到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之后,则引出了他多次对外宣讲的公式:
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俞老师用了这个例子来理解该公式:产品增长期,一个全新用户因为没有体验过别的竞品,他的「旧体验」就是零。这个时候用户价值就比他体验过竞品的时候大,所以获客就容易。
我认为在实践中,大部分时候该公式的价值是将用户的迁移成本显式地展示出来了。这个时候做任何功能,都需要对用户习惯进行评估。
2、交易模型
任何企业最终都是需要利润存活的,而交易模型就是关注用户在产品体验中产生的金钱与价值的交换。所有的成功的互联网产品,背后的交易模型都是非常健康的。产品经理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自己的商业价值能否以合理的方式体现出来,否则长远来看就会陷入麻烦之中,Keep 就是一个例子。
窃以为,把「用户模型」叫做「需求模型」,把「交易模型」叫做「商业模型」更易于理解一些。
二、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由什么决定?俞军老师引用了罗宾斯的《组织行为学》一书,书中提到决定组织文化的是三点:
- 创始人的人格特征
- 高级管理者的真实行为
- 日常的制度,文化价值观宣传
看到这儿,我就明白为什么我们公司没有什么文化价值观输出了,因为我们公司的文化价值观都一直在通过创始人和高级管理者的行为在输出。相比而言,某些公司天天组织学习和强调文化价值观的活动,其效果其实是大打折扣的。
三、职场菜鸟的战略是什么
俞军老师在书中介绍了一个能力弱的产品经理应该怎么找好工作。这个回答非常有借鉴意义,大家也可以类似推导出一个能力弱的程序员应该怎么找好工作。
我之前一直觉得,能力弱的程序员就应该努力学习,就应该转行。看了俞军老师的回答,我感觉自己的思考还是不够深刻。好的战略还是应该好落地实施,「努力学习」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有用的,但是却忽略了对方的学习能力。如果这个人学习能力很差,那么努力学习可能还是没法帮助他获得好工作,反倒会让他怀疑自己,自我否定。而转行这个建议就更离谱了,转行意味着放弃之前的积累,在新的职业环境中又有多大的胜算呢?
所以,我们来看看俞军老师怎么给一个能力弱的产品经理规划工作的:
1、借势。找大公司的新产品,这个新产品是衍生类产品,不用愁流量。
2、借运。找新团队快速增长的早期加入。
3、不可评价。找一两年内很难验证结果的高大上的 PPT 产品。或者找没有对比的产品。
4、倚人。找能力弱的上司。
你看,一个产品经理即便水平一般,他还是有一些出人头地的机会。虽然很多策略价值观不太对,但是对个体而言,确实比转行可能更具实操性。
所以,大家觉得 iOS 菜鸟应该怎么找好工作?借势、借运、不可评价、倚人这些招,应该都是可以套用的。
四、小结
俞军的这本书,观点特别多,每一个点都值得深挖。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够系统,有点散,可能因为该书大部分内容来自他平时的语录整理。
Anyway,这还是一本没有什么口水的书,全书总结多信息量大,句句都透着俞军的思考,推荐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