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跨越鸿沟》,这是一本最初写于 1990 年的书,它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 “最具影响力的 20 本商业书籍”。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提出了所谓的 “鸿沟理论”,该理论是指:高科技产品在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的 “鸿沟”,能否顺利跨越鸿沟并进入主流市场,就成为企业增长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笔记。
用户分层
作者首先把消费者按照接受产品创新的激进程度进行分层,拿 iPhone 和新能源汽车来说:
- 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最早一批买 iPhone 一代和特斯拉的车主,就是这类人。他们通常对产品抱着极高的容忍度,能够接受各种不完美。
- 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早期大众是一类处于中间立场的技术采纳者,他们会客观评测 iPhone 和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指标,只有这类产品真正具有较全面的优势时,才可能采用。
- 后期大众(late majority)。后期大众非常介意习惯的迁移成本,他们不愿意冒风险或者变化,除非这种变化特别方便并且没什么风险。比如周围很多人都用 iPhone 的时候,他们才会考虑 iPhone。大部分人都用新能源车并且油车变得没电车方便的时候,他们才考虑新能源车。
- 落后者(laggard)。基本上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怎么都不会接受新事物的人。我爸爸大概就是这样的人,不用手机支付,买东西坚持用现金付款,担心网络不安全(他确实也中了好几次电脑病毒)。
作者认为早期大众和后期大众各占 1/3,其他人占 1/3。
鸿沟在哪儿
那么鸿沟在哪儿呢?作者认为有两个小鸿沟和一个大鸿沟。
第一个小鸿沟在早期采用者内部,作者把他们描述成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之间的鸿沟。这个鸿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太小众。太小众的需求虽然在一个极小的圈子里面受欢迎,但是无法传染给更多人。
第二个小鸿沟在早期大众和后期大众之间,这需要产品解决用户的迁移成本问题。迁移成本如果不够低,那么用户就会因为成本放弃迁移。
最大的鸿沟在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众之间:
- 早期采用者非常包容,但早期大众非常务实
- 早期采用者预期产品是颠覆性的,早期大众预期产品是改进式的(对自己的习惯影响不要太大)
这两类人群的特点不同,可能导致他们的需求完全不一样,营销方式也完全不一样。
如何跨越鸿沟
作者觉得需要关注市场的细分,做” 小池塘里的大鱼 “。这个观点类似于《竞争战略》一书中讲的聚焦和差异化战略。成为一个细分市场的领导者,有助于你直接获取早期大众的认可。之后企业要做的就是借助这个细分市场与其他市场的联系,努力进入下一个规模更大的市场细分。
书中举了 Mac 的例子,Mac 在最初的时候,聚焦在世界 500 强的图形艺术部门。然后再慢慢扩展到与图形艺术工作人员交互的外部市场:例如创作机构,广告宣传机构以及出版商。
在关注细分市场的基础下,作者把企业的工作分为四步:
- 瞄准目标。通过用户画像,场景细节描述等方式具象化需求。
- 集中军力。关注核心需求,建立核心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如果需要,可以建立同盟的企业和引入第三方的服务。
- 制定战略。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
- 发起入侵。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并制定正确的定价体系完成获客。
瞄准目标
作者建议通过情景画描述用户采用我们的产品之前,以及采用我们的产品之后的场景,通过对比来感受新产品带来的竞争力。
在考虑新场景的时候,主要考虑以下 4 个角度:
- 目标顾客。购买者群体是否足够大,购买力是否强。
- 购买理由。需求是否足够强劲。
- 整体产品。是否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 竞争。竞争对手是否已经开始涉足这个场景。
集中军力
作者将解决方案分为:一般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潜在产品。然后建议创业者做好一般产品的基础上,从用户需求场景出发,构造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如果这里面涉及第三方的服务整合,那么应该尽早建立这种同盟关系。
书中举了一个电子书阅读器的使用场景:机长使用它来查找文档,排除飞行故障。从场景中,我们就能看出以下环节都是整体解决方案需要考虑的:
- 阅读器的便携性
- 文档格式的兼容性
- 文档内容的及时更新
- 超链接的支持
- 是否需要实时联网
只有整体解决方案匹配场景,才可以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
制定战略
有效的战略,可以跨越鸿沟,赢得实用主义者的信任,作者把战略分成 3 步:
1、首先产品本身需要有竞争力,即:优秀的产品、匹配的目标顾客、强有力的购买理由。
2、在市场中创造有利于你的竞争,选择合适的竞争对手。你的解决方案优于这些竞争对手。
3、定位及营销。在传播上使用户记住你的定位,了解你相对竞争者的优点。
最终,作者希望以上步骤可以使企业进入竞争性格局的领导者。
发起入侵
如何把产品卖出去永远是成功的最后一步,而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价格和渠道。
基本上价格和渠道是互相绑定的,一个产品的定价策略的根本作用就是帮助企业确定合适的销售渠道。所以,定价的首要目标不是让顾客或者投资者满意,而是寻找适当的销售渠道。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看起来我们不需要渠道了,但是其实渠道只是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而线上渠道的获客成本,是每一个互联网产品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问题。很多创业公司都死在了高额的获客成本上。
跨越鸿沟
书中最后一章还提到了一些不错的观点,小结如下:
- 利润从来都是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有些时候资本的助力可能让企业短时间内不必考虑这个,但是企业的经营目标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利润本身。
- 产品早期,产品经理的权力会比较大,因为他需要完成一般产品。但是到了后期,因为企业需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整体产品的开发上,所以就需要完成从产品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这个时候权利应该收回到运营和营销经理手中。书中举了产品包装的例子作为说明。
- 技术员工的价值主要集中在产品早期。但是因为企业早期并不能提供高额的回报,所以只能以期权的方式来给技术员工提供回报。但企业需要保留足够的期权,以便激励后期帮助企业跨越鸿沟的人。
小结
《跨越鸿沟》建议企业从小市场切入,做小池塘里的大鱼。具体来说,把工作分为 4 步,我个人觉得比喻得有点绕,其实:
- 瞄准目标,即:确定用户需求。
- 集中军力,即:确定产品方案。
- 制定战略,即:确定竞争策略和市场定位。
- 发起入侵,即:确定价格和渠道。
书中最后说的企业要回归利润,早期重产品技术,后期重市场运营等观点,我都非常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