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巧的博客

可复用的工作模式 - 读《解决问题的商业框架图鉴》

字数统计: 1.1k阅读时长: 3 min
2019/10/25

前言

什么是框架?框架是一种可复用的思考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可以快速地将一个问题 / 思考 / 工作整理清楚。

比如:Scrum 就是一种框架,它把工作流程分为:计划,每日站会,评审,回顾。然后在这种框架下工作就会比较舒服,既保证了沟通的透明度,又保证了进度追踪和反馈迭代。

又比如:SWOT 分析也是一种框架。它将环境整体分为内部和外部,然后分别进行优势和劣势的判断。

框架不是万能的,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但框架确实给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些范本,用于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同时,框架也是一种共同语言,大家用同一个框架讨论问题,就更容易同步想法,沟通见解。

最近看了一本框架类的书,叫《解决问题的商业框架图鉴》,把常见的框架都整理了出来。我一开始以为只是工具书,用到的时候查阅,读下来之后,发现一些常见的工作场景,都可以应用书中提到的大框架,所以收获挺多。

以下是一些小结,分享给大家。

找出问题的框架

To be & As is

有些时候我们遇到一个复杂问题或目标,都找不出问题在哪儿,书中提到了一个理清问题在哪儿的框架:为名「理想状态 To be 和 现状 As is」法。

书中举了一个将公司经营得更好的例子,什么样是更好的?首先用 To Be 和 As is 列出理想的一些状态和现状,然后就可以关注落差。

「落差」其实就是我们需要达成的目标。这样就把问题视觉化,目标清晰化了。

进一步,用 TAPS 就可以进一步思考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

为什么

这也是一种技巧,遇到问题,连续追问为什么,就可能找到问题的本质。

6W2H

这也是一种把问题了解得更清楚的框架,通过列出 Who, Whom(对谁), What, Where, When, Why 以及 How, How much,把问题理清楚。

分析市场

SWOT

SWOT 是把环境当成第一维度,分析自身优势和劣势的一种框架。

五力图

《竞争战略》那本书提到的思考角度,把竞争的来源分成 5 类。如下图:

探索

曼陀维九宫格

有些时候为了让自己穷尽所有的想法,以便遍历出所有可能的选项,「曼陀维九宫格」可以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如下图:

「曼陀维九宫格」的使用方法:

  • 【设定中央的关键字】:在正中央的格子写下主题或关键字。
  • 【写下联想到的关键字】:在周围的 8 个格子写下从中央关键字所能联想到的关键字。
  • 【再写出从这里联想到的更多关键字】:在周围的 8 个 3x3 的格子里,再扩展写 8 个相关的关键字。

格子的数量其实不一定非得是 8 个,可以具体情况进行表格数量的拆分或者合并。

实现

KPI 树状图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将 KPI 拆解,而 KPI 树状图就可以很好地达到我们的目标。比如一家饭店,如果以营业额作为 KPI,那么就可以按下图的方式进行拆解。

把 KPI 拆解的好处是可以进一步细化执行,找到比较容易落地的方案。

我个人认为拆解也有一定的坏处,就是失掉了整体性,如果过度追求某个拆解的 KPI,可能对业务长远的或隐性的基石(比如品牌)带来影响。

PDCA

PDCA 将工作阶段分成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其重要的就是其中的检查环节,使得迭代成为活动流程中重要的一环。

小结

框架不是银弹,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一定适用每个场景。

对于一个新的问题,整理出一套解决这个问题的框架,其实就是形成了特定的方法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书的价值就是让你对现有商业环境常见的方法论有一个大概了解。

CATALOG
  1. 1. 前言
  2. 2. 找出问题的框架
    1. 2.1. To be & As is
    2. 2.2. 为什么
    3. 2.3. 6W2H
  3. 3. 分析市场
    1. 3.1. SWOT
    2. 3.2. 五力图
  4. 4. 探索
    1. 4.1. 曼陀维九宫格
  5. 5. 实现
    1. 5.1. KPI 树状图
    2. 5.2. PDCA
  6. 6.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