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巧的博客

如何具备批判性思维?- 读《学会提问》

字数统计: 2.6k阅读时长: 8 min
2019/03/07

序言

最近读完了 《学会提问》,我读这本书是看到俞军在产品经理必读书目里面推荐。刚开始我以为这是一本介绍提问时沟通技巧的书,结果打开一看,原来是介绍批判性思维。

记得前年看过一本书叫《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就提到阅读非虚构作品的时候,分析作者的论点、论据、推导过程,就是读书最最关键的步骤。

而《学会提问》一书,基本上算是把这个观点衍生展开讨论,从而更加详细。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把阅读材料中的错误分为三类:

1、逻辑错误。论据没问题,但是推导错误,所以推出了错误的结论。
2、知识错误。论据有问题,推导没问题,这样也推导的出错误的结论。
3、知识不足。论据和推导都没明显的错误,但是论据的数量或者效力不足,所以无法支持最后的结论。

作者在书中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不能用相关证据显示作者是知识不足、知识有误,或不合逻辑,你就不能反对他」。

而到了《如何提问》一书,作者将批判性思维的框架类似地划分成:结论、证据、推导、假设。然后按章节展开讨论。

本书特别有意思的是:因为本书提供了特别多的案例,所以我们其实可以利用这些案例,来欺骗那些批判性思维弱的人。在稍后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商业中的大量营销页面,其实就利用了大量这方面的技巧,很多营销页面从批判性思维角度,论证的说服力极差,但是挡不住这样的页面效果极好。某种程度上,这也证明了人们普遍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缺失。

可以影响情绪和倾向的语言

这种语言在国外的政治演讲中常常出现,一个政治主张,加上一个恰当的语言,就可以影响广大的群众。

举几个例子:全球变暖和气候改变,哪个词会让你觉得威胁更大?调查发现全球变暖明显会引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

税收宽免和税收减免,其实意思都一样,但是书中说:美国人对税收宽免的反应更为积极。

死亡税和遗产税,人们更愿意消减死亡税。或许人民觉得死亡已经是不好的事情了,这个时候再收税其实内心觉得过意不去。但其实本质上,两者是同一个东西。

这些具有情感色彩的用语,很容易勾起人们的感情。比如:牺牲,公平,改革。拿改革来说,很容易让人们认为是好的。但是从科学角度,任何改变的尝试都不一定成功。即便人们带着美好的愿景做出改变的尝试,也可能带来失败或者糟糕的结果。

再说一个商业上的案例,当一个产品很新的时候,宣传的时候就会说 “全新一代”“最新研究”,当一个产品很老的时候,宣传的时候会说 “老字号”“始于 xxxx”。你看,怎么说都可以,只要给用户带来正面情绪就行。

价值观假设

作者认为很多争论,其实本质上是价值观层面上的,了解争论背后的价值观冲突,会更容易理解争论的本质。

比如:

  • 该不该告诉父母姐姐偷了东西?这其实是两种价值观冲突:忠诚 vs 诚实。
  • 打赌下注的时候,该不该检查赔率?理性 vs 冲动。
  • 我们应不应该禁止有种族主义思想的人的言论。秩序 vs 言论自由。
  • 是否总统每周都应该开新闻发布会。媒体自由 vs 国家安全。

书中还提到:每个人的价值观其实是感性的,即这是他的直觉情绪。所以面对两种价值观,可能在一个案例中他选择价值观 A,但是在另外一个案例中他又选择价值观 B 了。

一些常见的论证错误

部分错误也常常被当做技巧,用到营销方案里面。

人身攻击谬论

人身攻击谬论指避开问题本身,攻击提出问题的人。

比如:我不喜欢 xx 电影,只要是 xx 演的电影都是烂片。

滑坡谬论

滑坡谬论指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并不是。

书中的案例是一个反对政府禁止在电视上播放酒类广告的提议。提议者的理由是:对人体有害的东西很多,比如甜食。如果政府因为对人体有害就禁止酒类广告,那么是不是要禁止掉糖类或者巧克力广告。

追求完美方案谬论

追求完美方案错误指:如果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方案就根本不应该采用。

这个错误的根本在于:或许很多事情很难十全十美地解决,又或者需要探索才可以解决。

追求完美看起来冠冕堂皇,但是它其实相当于使用了当前的保守方案。当前的方案通常有很多问题大家才会想替代方案。新方案即便有很多问题,只要它比当前方案相对优,也是应该考虑使用的。

这是书中的一个案例:家里添一套安保系统纯粹是浪费钱。如果贼要光顾你家,他们总归想得到办法,无论你装什么都不管用。

偷换概念谬论

偷换概念指论证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有两个或更多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错误了。

诉诸公众谬论

诉诸公众谬论指引述大部分人持有的观点来论断某个观点有道理。

这种谬论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引用各种问卷调查,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殊不知,真理并不是每一次都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而且,大部分的调查问卷本身的科学性都存疑,因为问卷中很容易加入上面提到的各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汇。

诉诸可疑权威谬论

诉诸可疑权威谬论指引用的所谓权威并不足够在专业性上具备足够的权威性。

这种谬论在广告中很常见,为了证明某些保健食品或者保健药品具备疗效,很多厂商会使用部分研究机构的论文或者报告。但是在学术界,可能这些论文并不足以证明疗效。普通大众其实搞不明白这些细节,于是就被厂商钻了空子。

去年读的《爆款文案》一书,就专门介绍了赢得读者信任的一些技巧,第一个技巧就是:权威转嫁。利用专家评价、行业大奖、权威认证,让用户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信任。至于这些权威的真正含金量,其实不重要,只需要消费者感觉很权威即可。

我在大学时得过一个奖学金,名字叫 “计算机世界” 奖学金,听起来是不是很牛逼?其实这个奖学金是一个报社颁发的,那个报社叫 “计算机世界报”。当时班上同学都说,这个名字太有诱惑力了,也是同样的道理。

诉诸情感谬论

诉诸情感谬论指利用可以影响情绪和倾向的语言来刺激我们的直觉情感。刚刚我们已经举过一些例子了,比如「改革」和「改变」,「保守」和「坚持」,虽然意思非常相似,但是明显带有不同的情绪影响。

转移话题谬论

来看一个案例:

  • 妈妈:你和男朋友去哪儿了?为什么要跟我撒谎?
  • 女儿:你总是挑我的错儿。

好了,现在争论话题成功转移成:妈妈有没有挑女儿的错。

其它

书中还有一些别的谬论,我在此不再一一展开。

证据的种类

书中将证据进行了分类,然后对每种证据需要关注的地方进行了讨论。具体来说,作者将证据分成了:直觉、个人经验、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权威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类比。

然后你会发现,似乎以上这些证据,都会有不一定靠谱的时候。比如权威专家意见,首先即便是专家也不一定正确,另外很多时候不同的专家意见也不一样。

我的一个同事身体运动受伤,于是去协和、积水潭(据说是运动损伤最厉害的医院)、和睦家分别看了一下。这下好了,三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全部不一样,而且有些方案是完全冲突的。比如有两家要求做康复训练,一家要求不能做康复训练。有一家要求做 CT 不做 MRI,另一家要求不做 CT 做 MRI。好了,你说听哪个专家的?

小结

本书其实是一本强调批判性思维,强调逻辑思考的书。书中将证据和推理过程中常见的谬论进行了讨论,对证据常见的问题也进行了说明。

本书稍显啰嗦,案例归纳得并不简洁。比如在介绍推理谬论的时候,就介绍了 14 种谬论,其中的原理其实都大同小异,读者其实并不太能记住这么多细节和分类。

批判性思维使得大家在面对重要问题时,能够对结论的质量进行判断,对冲突的观点进行分析,通过思考,自己得出更加合理的结论,避免被人带偏。

除了啰嗦了一点,还是一本好书。

CATALOG
  1. 1. 序言
  2. 2. 可以影响情绪和倾向的语言
  3. 3. 价值观假设
  4. 4. 一些常见的论证错误
    1. 4.1. 人身攻击谬论
    2. 4.2. 滑坡谬论
    3. 4.3. 追求完美方案谬论
    4. 4.4. 偷换概念谬论
    5. 4.5. 诉诸公众谬论
    6. 4.6. 诉诸可疑权威谬论
    7. 4.7. 诉诸情感谬论
    8. 4.8. 转移话题谬论
    9. 4.9. 其它
  5. 5. 证据的种类
  6. 6.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