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巧的博客

把自己当作机器 - 读《原则》的收获

字数统计: 3.1k阅读时长: 10 min
2018/02/25

春节利用闲暇时间,终于把《原则》这本大块头的书读完了。

《原则》这本书是一位投资人 Alex 推荐给我的,后来罗振宇又在跨年演讲上推荐了一次。该书的作者是桥水公司(Bridgewater)创始人雷·达里奥(Ray Dalio)。Ray Dalio 白手起家,把桥水公司做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现在桥水公司管理着上千亿美金的资产。

《原则》这本书是 Ray Dalio 生活和工作的行事准则,同时也是桥水公司独特运作方式的介绍。我从中收获很多,主要的收获包括:

  • 极度求真与透明
  • 机器化运作自己和公司
  • 金钱的价值观
  • 人才的价值观
  • 投资上的逆常识规律

接下来我展开分享我的以上感悟。

极度求真与透明

这个观点在书中反复出现。作者认为人们要做出合理决策有两大障碍:

  1. 自我意识。人们在潜意识里有一种防卫机制,它使你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如果一个人反对你的观点,你的大脑会本能地进行反驳和防御。对于「极度求真」,这种潜意识是有害的,因为你可能为了争论而争论,而忘记了追求真相。
  2. 思维盲点。思维盲点的产生是由于大家的性格特点,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不一样,即使讨论各方都非常坦陈客观,还是可能会出现观点不一样的情况。

为了避免以上两大障碍影响你的决策,你就需要做到:「极度求真与透明」。首先用大脑的理性压抑自己的潜意识防御冲动,努力追求真相。另外,努力把自己的思维逻辑以「极度透明」的方式呈现。例如你的论点是什么,论据有哪些,论证过程步骤具体是什么样的。当有不同意见时,努力寻找不同意见的差异点是在哪儿。

这种开放的心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难。当所有人都说 A 观点的时候,你敢于表达自己心中的否定意见吗?当讨论的对方已经和你争得面红耳赤,你还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吗?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都是情商高手,因为情商包括五个部分: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而要做到「极度求真与透明」,就需要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和情绪控制。

机器化运作自己和公司

作者 Ray Dalio 多次在书中建议大家把自己想像成一部机器,然后就可以用管理机器的方式来做自己。管理机器的常见的方式包括:

  • 全局意识
  • 数据驱动
  • 算法驱动
  • 迭代思维
  • 创意择优

全局意识

把自己的肉身想像成完成目标的一种资源,并且是一种可替换资源。有了这种想法之后,你就不必纠结于你自己能力是否强大,是否亲自完全某件事情了。为了达成目标,你可以咨询他人,也可以雇佣或授权别人。如果自己不合格,你可以培养提高自己,也可以把自己开掉。

数据驱动

想像你有一辆车,你怎么判断它是健康的?除了真正开起来之外,你还可以通过各种指标。比如胎压,水箱温度,发动机转速,系统自检,这些都是数据指标。

Ray Dalio 强调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引入数据驱动:

  • 在决策的时候,收集足够多的数据。
  • 在执行过程中,利用数据做检验。
  • 在有结果的时候,利用数据做总结复盘。
  • 依赖数据进行不断的迭代优化。

应该说,桥水的成功就依赖于几次大的对于市场的判断,而他们的判断总是先行于各种主流的投资机构,这使得他们成功建立起了行业专业度以及市场利润。

算法驱动

Ray Dalio 在工作的总结最终都会整理成「算法」。我理解「算法」就是一套经过检验的,可以重复执行的复杂规则。很多时候,这种规则可能还不是人在执行,而是计算机和人配合执行。比如计算机依据算法计算出一些结论,人类再加以二次验证。

在书中,Ray Dalio 称桥水公司是最早利用计算机来辅助做决策的公司。我也能感受到,他对于计算机能够没有任何感情,综合各种因素客观评价的喜爱。在对冲基金公司中,信息实在太多,计算机能够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和整体的看待数据的影响。

迭代思维

机器是会不断进化的,我们开的车、坐的飞机、用的电脑、手机,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先进很多。Ray Dalio 希望我们在做事情上,也有机器一样的迭代思维。最终大家做一件事情,经过长久的迭代打磨,会越来越厉害。

我们在工作上,如果一件事情需要持续做很多年,但是每一年的工作方法都和以前完全一样,那么就说明相关的负责人缺乏迭代思维。没有什么事情是做到了极致的。

创意择优

创意择优恐怕是《原则》这本书最推崇的一种决策方式了,但是执行起来又极其困难。简单来说,创意择优是把大家的投票权重,按照历史上大家的表现来进行加权,一个资深的投资经理,比一个新入行的新人,在投票权重上是不一样的。

这个道理大家都能明白,但是大部分人在执行创意择优决策的时候,是在脑海中感性地进行加权比较。比如我打算做一个决策,询问身边 5 个人,有 1 个选方案 A,4 个选方案 B,但是选 A 的人我特别看重,所以我就还是决定用方案 A。这种加权分析特别模糊,并不完全理性与客观。

桥水公司为了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用了大量的工具,利入了集点器、棒球卡、错误日志、痛苦按钮、量化指标等等。特别是集点器,是一个点对点的打分系统,并且是完全公开的。利用集点器,桥水公司收集到每一个人的各项指标数据,来进行严格数学意义上的加权。

有人在知乎上说桥水公司是一家「邪教」组织,很多时候就是对这种工作方式不满。从人性角度,这样的工作方式确实需要每个人都极度的求真与透明,并且相信这一套能够 work。这种方式对人的要求也非常高,据说有 30% 的员工在桥水都待不够两年。

我个人认为这套决策机制可能还是与桥水公司在对冲基金行业有较大关系。在互联网公司,首先不需要涉及这么多人的共同决策,另外也没有那么多的重要决策。

金钱的价值观

我特别喜欢 Ray Dalio 介绍他对于金钱的价值观。他说:

把赚钱作为你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金钱并没有固有价值,金钱的价值来自于它能买到的东西,但是金钱并不能买到一切。更聪明的做法是:先确定你真正想要什么,你真正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想想你为了得到这些目标需要什么。金钱只是你需要的东西之一,但当你已经拥有了实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所需的金钱时,金钱就不再是你唯一需要的东西,也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我们需要的金钱其实是为了保证良好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实际上就是:住房、出行、教育、娱乐、日常生活、健康、以及一些意外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如果金钱已经多到很好地解决这些需求了,再多的钱其实就不是必需品了。

Ray Dalio 甚至提到了一种边际收益下降的观点,即:得到适量的东西比得到太多的东西更好,因为后者会伴随着沉重的负担。比如我们假设维持上面提到的幸福生活需要一个亿人民币,那么假如你手里有 100 亿人民币,你就会有沉重的理财压力,如何把这辈子都用不完的另外 99 亿用好,怎么保证它不贬值,会牵扯你更多的精力。

从快乐的角度,我以前以为我需要财务自由才能够体会到财务自由的心态,现在我觉得,其实不管你有多少钱,你都需要有更多的追求和目标,否则你通常是不快乐的。财务自由的人的心态,和普通人的心态一样,都在自身的条件下,尽量追求极限,成就自己。

人才的价值观

程序员出身的我,一直以为对于人才来说,技术水平是最重要的。但是我现在越来越认为,价值观相比技能更为重要。Ray Dalio 在《原则》一书中,也强调挑人的时候应该先看价值观,再看能力,最后看具体的技能。

每个公司对价值观的定义都不太一样,桥水公司的价值观之一就是上面提到的极度求真和透明,而这一点可能并不在很多公司的价值观里面。

投资上的逆常识规律

这一点在书中仅仅提了几句,而我对这个却印象深刻。原文是这样说的:

在机器学习不包含对现实的深刻理解的情况下,以机器学习为基础构建的投资系统很危险。因为当人们广泛相信并应用某些决策规则时,价格会受到影响。换言之,一个深刻见解在众所周知之后,其价值会逐渐衰减。

常见的情况是,一些决策规则变得非常流行,以至于对价格产生很大影响,从而使反向操作成为更合理的做法。

前阵子看到一篇文章:《用户增长怎么做?这是我在 Uber 和摩拜的实战经验》,在文章中,前 Uber 的增长部门总监 Andrew Chen 有一个观点:

所有增长招式都越用越滥、效果越来越差。

大家不觉得两者其实道理很相似吗?不管是做产品,做运营,做技术,还是做投资,如果一件事情大众一拥而上,就会产生泡沫,价值就会被迅速拉低。再举几个例子:

  • 几年前 iOS 开发缺人,结果大量的人转行做 iOS 开发,大量的培训机构兴起。结果迅速人才饱和,现在好多新人找不到工作。
  • 最近比特币、区块链技术特别火,结果大家都炒币,大家都争相传播某某又暴富的神话。你说未来大概率会不会产生泡沫?

《原则》中讲的投资上的逆常识规律,让我再一次认识到这种规律的普遍性。

小结

不可否认桥水是一家成功的企业,Ray Dalio 的《原则》也有非常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就像书中在导言中就写的那样,这些原则借鉴吸收哪些,我们需要独立思考和决策。

对于我来说,把自己当作机器管理以及求真透明的人生态度,是我对本书最大的收获。

CATALOG
  1. 1.
  2. 2. 极度求真与透明
  3. 3. 机器化运作自己和公司
    1. 3.1. 全局意识
    2. 3.2. 数据驱动
    3. 3.3. 算法驱动
    4. 3.4. 迭代思维
    5. 3.5. 创意择优
  4. 4. 金钱的价值观
  5. 5. 人才的价值观
  6. 6. 投资上的逆常识规律
  7. 7.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