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 出版于 2011 年,作为最早一批出版的关于产品经理图书,直到现在仍然非常畅销。它的作者是 eBay 前产品副总裁 Marty Cagan。
Marty Cagan 的这本书有点文集的感觉,从任何一章开始读,都不会感觉到突兀。很多文章最初应该是以博客的形式发表在 http://www.svpg.com/articles/ 网站上的。整体上图书的文章分为三大部分:人员、流程和产品。以下是一些读书总结。
人员
图书的第一部分是「人员」,用了 10 个章节来阐述。前 5 章主要介绍互联网产品研发中的关键角色定义以及职责,后 5 个章节介绍了一些人员招聘和管理的心得。
Marty Cagan 认为互联网研发的角色包括: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项目管理人员、开发团队、运维团队、产品营销人员,并且他分别讲解了这些角色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差别。
具体在执行上,其实有可能一人身兼多职,比如我们小猿搜题的产品经理同时需要负责做项目管理相关的推进和协调工作。也可能一个职位被拆分成多个细分的工作方向,比如用户体验设计师在网易公司就会拆分成负责交互效果和负责视觉效果的设计师。
书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对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的讨论。Marty Cagan 在书中是这么介绍的:
产品经理产注的是定义有价值的产品。
项目经理关注如何执行计划以交付产品。
书中提到了项目经理需要的能力包括:
- 工作紧迫感
- 善于捕捉问题
- 思路清晰
- 用数据说话
- 果断
- 判断力
- 态度(不能找延期的借口)
所以这里面涉及的技能差别巨大,那为什么我们在创业时选择让产品经理身兼项目管理工作呢?除了希望团队保持人员在数量上的敏捷之外,我们认为产品经理如果能够具备这样的能力,会使得他们能具有更有大局观。这个大局观说实际点,就是知道自己的产品方案在执行时会有多大具体的开发成本,在做妥协的时候,知道如何的产品调整会有助于开发团队更快地产出。
流程
这部分用了 20 个章节,介绍了做产品的各种流程和做事方法。
其中涉及的很多流程,已经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做法。比如基于 Scrum 的敏捷软件开发方法,虽然有一些公司不完全采用 Scrum,但是其中的看板、站立会议等实践仍然被借鉴融入到了日常工作流程中。
作者推荐产品经理用「高保真」原型来代替产品文档。对于「高保真」原型,作者还在网站上提供了详细的示例:http://www.svpg.com/examples,我看了之后感觉还是比较惊讶,因为这个 原型 的「高保真」程度已经到了让人看不出来是原型的程度。
就我了解到的大多数公司,都还是用 Axure 或 Omni Graffle 来制作产品文档,其远远谈不上「高保真」,我对所有产品都应该用「高保真」原型来制作存疑。
产品
这部分用了 9 个章节,介绍了一些做产品的心得。例如:
第 32 章让我们提防做一些小众需求的功能,主要是给那些做企业级应用的公司的建议。
第 34 章介绍了产品背后涉及的人性:贪婪、恐惧、欲望。这里面的道理谁都懂,不过要真正应用到产品中,还需要长久的思考。之前听一个朋友说,不管是德州扑克,还是炒股,都是一个「克服贪婪与恐惧的游戏」。道理谁都懂,但是能玩好德州扑克和炒股挣钱的人并不多。
第 35 章介绍的情感接纳曲线也是涉及人性的话题,他指出很多人的决策都是为了宣泄情绪,关注并利用到这一点之后,就可以做出广受欢迎的产品。书中举的是关于非理性消费的例子,比如环保主义者就会花很多钱买普锐斯(丰田公司的混合动力汽车),但是其实他们更多的是为情绪买单。作者认为非理性消费本质是对不满情绪的过度反应,是放大后的情感需求在作怪。
对于如何寻找这种需求,作者提出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新生的人,一切东西都是新鲜的,然后感受产品对自己内心的细微影响。这种目标用户的代入感或许是一个产品经理的必修课程吧。
总结
图书最后用两章进行了一个总结,包括整理出一个「最佳实践经验」和「产品经理的反省清单」。我对此体会并不深,但是考虑到可能自己还没悟到,所以先摘录如下:
「最佳实践经验」有十条:
- 1、产品管理的职责
- 2、用户体验
- 3、机会评估
- 4、特约客户
- 5、产品原则
- 6、人物角色
- 7、探索(定义)产品
- 8、使用原型
- 9、用户参与原型测试
- 10、根据数据进行改进
「产品经理的反省清单」也有十条:
- 1、产品能吸引目标消费用户的关注吗?
- 2、设计是否人性化,好操作?
- 3、能赢得过竞品么?
- 4、了解目标用户吗?
- 5、是否有别于其他的产品呢?
- 6、产品能正常运行么?
- 7、是否完整,销售是否能够完成。
- 9、特色是否与目标用户一致。
- 10、产品值钱吗?值多少钱?
- 11、了解团队其他成员的想法吗?
作为最早一批出现的介绍产品经理工作的书籍,《启示录》非常适合入门,特别是适合有一些具体产品工作实践的同学阅读。本书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内容组织的条理性太差,并且涉及的内容通常并没有很深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