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巧的博客

教你阅读图书的「方法论」- 评《如何阅读一本书》

字数统计: 2.2k阅读时长: 7 min
2016/01/17

引言

最近常圳给我推荐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这本书最初出版于 1940 年,然后于 1970 年进行了增补改写。到现在已经面世 70 多年,在我写这篇笔记的时候,该书在京东上的 销售排名 位于社会科学销量榜第 2 名,可见该书是多么畅销。

在花两周读完本书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更加科学地阅读。在本书中,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并且逐条讲解每一个层次的阅读方法,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本书将阅读分为如下四个层次:

  1. 基础阅读
  2. 检视阅读
  3. 分析阅读
  4. 主题阅读

我一直对这 4 个偏学术的名词记不太清,我对这四个层次的理解如下:

  1. 基础阅读,是指基本的识字和认识能力,能够知道每个字和句子表面的意思。这个确实也没什么好多说的,全书第 3 章花了一共 8 页简单介绍了一下。我想这一层次的内容主要可以使得全书的理论结构更加完整。
  2. 检视阅读,是指的快速获得图书重要信息的能力,其实就是略读。但是本书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他提供了一套略读的方法指导,使得你能够更科学地快速获得全书的概要信息。
  3. 分析阅读,其实就是精读,作者对于分析阅读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我们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辅助我们获得书本背后作者想传达的思想。
  4. 主题阅读,其实就是把含有相似内容的书籍综合起来一起读,从而对目标知识产生更全面的理解。这就像我们大学时要写某个具体领域的研究论文,然后就会用一些关键词在学校图书馆或期刊上搜索,然后把这些同一领域的图书或期刊都借出来系统学习。

所以,我认为本书的牛逼之处并不在于提出了阅读的 4 个层次,即使没有本书,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会自觉的在阅读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层次来阅读。本书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对于每个阅读层次,都有一套具体的、可执行的操作方法,有了这套「方法论」,大家可以按步就班地来做更加科学地阅读。

我们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对话场景:

A 说:「某某书你看过了吗?」
B 回答说:「看过了,挺不错的!」
A 问:「讲了什么?」
B 说:「呃。。。不记得了。」

我想《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价值就在于这儿吧,它让以上这种场景尽可能地避免了。我们来看看它的「方法论」到论是什么样的。

检视阅读

基础阅读我就不介绍了。因为基本的识字和认识能力应该是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具有的。我们直接来看看检视阅读的方法。

检视阅读的第一阶段:系统的略读。具体的做法如下:

  1. 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 研究目录页。
  3.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如果有)。
  5. 开始挑几个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 把书打开,随意浏览,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检视阅读的第二阶段:

  1. 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来深究(查询或思索)。
  2. 注意阅读速度(文中还介绍了一些速读的技巧:如避免「半出声」的阅读,用手指快速移动来控制眼睛停留时间等)。

分析阅读

作者认为一个主动的阅读者,需要解决如下四个问题:

  1. 这本书整体上在谈些什么?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 这本书讲得是否有道理?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作者将分析阅读分成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解决问题 1),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四个规则:

  1. 依照书本的科类与主题作分类。
  2.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按照顺序或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
  4. 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解决问题 2):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1. 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2.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3.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4.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解决问题 3 和 4):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1.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 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 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 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2.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在我看来,第三阶段指出的批评观点的标准,使得人们更加容易清楚自己的立场是如何而来的。作者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不能用相关证据显示作者是知识不足、知识有误,或不合逻辑,你就不能反对他」。很多人面对一些结论的时候,表现出强烈的反对,但是如果你发现他不能按以上标准来反对的话,就说明他并不真正在反对,只是「不喜欢」这个结论,而这只是在表达一种情绪或者偏见。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陷入情绪中,或者至少应该在陷入情绪中时,知道自己当前只是在发泄,而不是在讨论问题。

主题阅读

作者将主题阅读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

  1. 针对要研究的主题,列出书单。
  2. 浏览书单中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第二阶段:阅读:

  1. 从书单中的书中,找出与主题最相关的章节。
  2.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3.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使大多数的作者为解读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
  5. 分析这些讨论。

主题阅读的理想上要保持客观,当你要解读作者的某个观点时,必须从他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总结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用「方法论」来指导阅读行为的图书。这本书将阅读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细分为一些具体的执行方法。使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可以使得我们更快、更有效地获取图书中的关键信息。

更宽泛地说,《如何阅读一本书》培养的是一种获取有效信息的手段和习惯,不管是阅读图书,还是阅读博客、邮件以及平时讨论问题,我们都可以利用书中提到的分析阅读的方法,来获得有效的信息。另外,当涉及争论时,书提到的批评别人观点的方法也非常客观,这会使得大家的争论会更加理智。

本书不太好的地方在于内容太过啰嗦,如果能够将内容再精简一半,我可能会更喜欢一些。另外,将「略读」和「精读」换个名字成「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也让我觉得有些太夸张了一些。

CATALOG
  1. 1. 引言
  2. 2. 检视阅读
  3. 3. 分析阅读
  4. 4. 主题阅读
  •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