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巧的博客

流行的方法论 - 读《引爆点》

字数统计: 1.7k阅读时长: 5 min
2015/03/01

春节的时候看到了萧宸宇的博客中一篇名为 《读书笔记 「引爆点」》 的文章。受文章的吸引,于是把 《引爆点》 这本书学习了一下。

《引爆点》的作者格拉德威尔在书中主要讲解了他对于 “流行现象” 的理解。这里面的流行现象可以是指一种感冒流感病毒的传播,也可能指一个军事情报消息的传播,也可能指一种身着打扮的方式,也可能是一种电视节目,甚至是一个地区的犯罪行为。

格拉德威尔的流行理论认为,造成流行现象涉及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 第一法则是个别人物法则,讲影响信息传播的关键人物角色:内行,联系员,推销员。
  • 第二法则是附着力因素法则,这条法则讲的是流行物本身所应具备的要素,它应该具备能让人过目不忘或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附着力,比如 iPod 漂亮的外形和一般随身听无法比拟的容量。
  • 第三法则是环境威力法则,意思就是发起流行的环境极端重要。注意:不是重要或者很重要,而是极端重要,甚至一个微小外部环境的变化,就能决定流行或者不流行。

我在读完全书后,按我自己的理解,把这三条法则分为:内部因素、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就是 《引爆点》 书中指的附着力因素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要求流行事物本身要有趣、有用、能解决用户痛点、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等要素。

从互联网产品的流行来打比方,内部因素简单来说就是你的产品要好用,这个是流行的基础,任何脱离用户实际需求,不好用的产品,简单靠营销是不管用的。这一点我在读了《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我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一直以为脑白金是靠地毯式轰炸的广告来成功的,其实不是的,脑白金首先做到的是产品有效(改善睡眠),然后再靠有效的营销手段来成功的。

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就是《引爆点》书中指的个别人物法则。该法则强调了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如果你的信息传播是那些关键节点的人发起的,则很容易造成流行,否则就很难。

书中举出的 六度理论 的例子,证明大部分的传递都是由那些极少数的明星人物完成的。书中把信息传递的关键人员分成内行,联系员,推销员,分别讲解了这些成员的特点。

于是,问题就转化成如何找到这类关键人员。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他写的《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中介绍道,小米最开始在硬件发烧友论坛中找到了 100 位核心用户,邀请这些手机发烧友来参与小米手机的体验和讨论。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找内行的营销方式。

书中介绍的雷克萨斯轿车在美国刚刚开始销售豪华车时,因为汽车问题需要召回。但是因为雷克萨斯这个品牌当时很新,试用的用户都是汽车内行,于是雷克萨斯选择做了一次极致体验的召回行为,具体包括:给每一个用户打电话,把车加满油,上门处理等。一场本会成为灾难的汽车质量问题却为公司赢得了客户服务的美誉。

具体到 iOS 这个圈子,也有人发现了我其实在 iOS 这个圈子内扮演 “内行”(多年开发经验)+ “推销员”(坚持写博客)的角色。于是找我帮他们转发微博,或者购买博客的广告位。这里顺便感谢我的广告主:蒲公英upyun云

不可控因素

我认为环境威力法则属于不可控因素。当然,可能不太严格,但相对来说是,当然,书中也讲了很多通过控制环境变量来改变流行的例子。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借环境的天时地利来做事情,而不是逆天而为。雷军讲做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也是讲的这个道理。

对于创业来说,其实非常关键的就是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在别人都没有关注的时候,抢先占领市场,利用时间窗口的优势来建立商业壁垒,这样才能成功。所以我很佩服我们的 CEO 李勇在在线教育完全没有流行的 3 年前,选择创业做在线教育,而今年众多的在线教育项目启动的时候,我们的产品猿题库已经充分利用时间窗口占领了超过 1000 万学生用户,让任何竞争对手都不敢做直接竞争,只能做差异化竞争。

当然,在产品细节、具体营销方式上,利用环境威力法则,在细节上结合热点事件,Duang 一下,这种小的适应环境威力法则的行为还是有用的。

总结

看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个叫 “瘟疫公司“ 的iOS平台游戏,在该游戏中,玩家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方式来改造细菌或病毒,最终让它感染并且杀死所有人。最终玩过几次后,玩家都懂得了成功的要素,对于此:

  • 游戏刚开始时,选一个好的病毒传播点就是利用个别人物法则。
  • 在游戏中,我们不停地进化病毒的各方面的能力,这就是利用附着力因素法则。
  • 在游戏开始,我们要将精力放在传播上,而在游戏后期,我们要将精力放到病毒的毒性上。这样的安排,就是利用了环境威力法则。当然,根据游戏中的随机事件,灵活地调整游戏策略也是利用了环境威力法则。

这是一本好书,可以更加系统地理解流行的产生,以及学会利用流行的法则来做一些决策,推荐大家都看看~

CATALOG
  1. 1. 内部因素
  2. 2. 可控因素
  3. 3. 不可控因素
  4. 4.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