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巧的博客

经济周期与中国崛起 - 读《原则2: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字数统计: 2.1k阅读时长: 7 min
2022/05/07

一、序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原则2: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作者是桥水公司的创始人达瑞欧。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

  • 理解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认知上的一些根本性的差异。
  • 在达瑞欧的视角下,学会如何分析中国和美国整体的发展状况。

在达瑞欧的预测下,中国未来整体的实力大概率会超过美国,这会带来一系列的冲突,甚至有可能是战争。

书中将这部分的中美冲突一一展开讨论,对我们评估未来影响自身切身利益的因素有了一些参考。

以下是一些分享。

二、中美文化的差异

中美有一个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中国人认为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美国人认为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

举几个面对新冠的例子:

  • 当国家让大家打疫苗的时候。中国人大部分都会主动配合打疫苗;而美国人认为打不打疫苗是自己的权力,国家不能强制。
  • 当国家让大家戴口罩的时候。中国人大部分都会主动佩戴口罩;而美国人,上到特朗普下到民众,都不太愿意遵守。
  • 在中国,你如果让一个人因为是密接隔离 14 天,他大概率是配合的;而美国人则会把这个上升到人权自由。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持有枪支,发表言论等。中国人会更加务实,站在集体利益最大化角度来决策;而美国人会用“人权”来强调自己的个人利益,即便这对集体来说是有害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巨大文化差异呢?我个人认为是历史造成的。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在这几千年,华夏文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风格。这些文化风格随着时代的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些民族性格。例如: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让大家意识到为别人着想是更高尚的一种行为。类似的传统文化很多,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勤劳、朴素、谦让、内敛的文化。

在这种文化下,中国人喜欢少说多做,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遇到利益的时候喜欢谦让。而这些文化在美国是没有的。

  • 在美国,人们更崇尚自由,你想要什么你就主动去争取。别人的利益如果跟你的利益不一样,你就努力去说服别人达成你的目标。
  • 在中国,人们喜欢用一种内敛的方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

美国人喜欢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为自己争取利益,也为别人争取相似的利益。所以说当美国人觉得他自己看来的人权被侵犯的时候,就会奋起为中国人来争取这些权利。但实际上中国人不一定特别在意这些权利。

中国人喜欢把事情默默的做好,相信水到渠成,该来的奖励最终都会到来,所以不太会主动为自己争取提拔和表现的机会,也不太愿意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与别人起激烈的冲突。

两种文化哪种更好?我觉得都有好的一面:

  • 自由开放的人更加创新,更加积极主动;
  • 而内敛的人更加为集体着想,会容易达成群体益利最大化。

但如果因为文化不一样,两个国家产生冲突,那就不好了。比如:

  • 美国就不应该管那么多中国和别的国家的内政。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怎么处理,中国人自己的权利自己知道争取。
  • 中国面对美国也确实需要多表达。让美国人知道我们的立场,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文化差异。

三、经济周期与中国的实力

达瑞欧在研究完过去 500 年各国的历史后,首先提出了周期的概念:每一个国家都会经历反复的周期化波动,周期包括:

  • 新秩序
  • 上升阶段
  • 顶部阶段
  • 下跌阶段
  • 再次形成新秩序

如下所示:

而在不同的周期中,国家会有不同的特征。例如:在上升阶段,国家重视教育。而在下跌阶段,国家会有巨额债务。

为了计算各国间的实力以及考察各国所处的周期,达瑞欧提出了一个模型,用于评估国家的实力。这个模型包括以下几个维度:债务负担、教育水平、创新和技术、成本竞争力、军事实力、贸易、经济产出、市场和金融中心、储备货币地位、基础设施和投资、品格/教养/决心、国家治理/法规、财富/机会/价值观。

然后,达瑞欧认为,中国处在上升阶段,中国现在的发展已经使得中国能够一定程度上对抗美国,这让美国感觉到了威胁。

比如:达瑞欧在书中写到,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中国的 GDP 的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达到了全球 GDP 的 23%(如下图)。

又比如:中国整体的负债水平较低,而美国政府常年赤字,其实是一直在通过借贷来消费。中国的出口一直大于进口,这使得中国一直在获得外汇储备。而美国的出口小于进口,这使得美国一直相当于在借债消费。

四、可能的冲突

达瑞欧认为国家之间的战争分成五类,分别是:

  • 贸易/经济战。例如:加征关税、切断对方必需品进口。中国提出的“双循环”,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危机而采取的措施。
  • 技术战。例如:断供芯片,断供最新的各类工业软件,例如 Xcode,IntelliJ。
  • 地缘政治战。例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棉问题。
  • 资本战。例如:没收/冻结冲突国家的境外资产。最近乌俄冲突,某些国家就把俄罗斯所有公民的境外资产都冻结了。
  • 军事战。例如第一、二次世界大战。

书中讨论到了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问题。作者表示:中国虽然持有 1 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但是这仅占美国 24 万亿美元国债的很小一部分比例,所以即便因为中美冲突,中国将国债换成别的资产,对美国的影响也是很小的。

讨论到军事战时,作者有一个观点:当冲突双方都有了“毁灭一切”的能力时,战争反倒不容易发生了。这有点类似于上个世纪美苏之间的冷战。

五、教育和其它

书中关于国家应该重视教育的观点,让我对“创造价值”的感受进一加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他应该努力创造价值,价值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出口,另一部分就是内部的经济循环。如何增加这两部分的价值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提升生产力,提升创新能力,用更好的产品来满足国内外人民的需求。

这让我想起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高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背后就是国家对教育人才的培养储备。做这种投资回报是很慢的,因为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科技人才需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而国家在这上面的投入有助于这些人才最终产生科技创新,提升生产力,反过来创造更多的对人民有价值的产品,提升整体的 GDP 的收入和国家的商业竞争力。

以上。

CATALOG
  1. 1. 一、序
  2. 2. 二、中美文化的差异
  3. 3. 三、经济周期与中国的实力
  4. 4. 四、可能的冲突
  5. 5. 五、教育和其它